新闻资讯News
泰晶科技:产能扩充受阻,2月恢复接单;国产晶振需摆脱“低价内卷”
泰晶科技董事长喻信东:“技术创新是一个抓手,是公司需要重点推动的方向。技术创新的难点在于人才。上市以来,公司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,目前,泰晶科技拥有一批专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专业人才。不过,优秀的工程师仍然难以招揽和培养。”
由于海外疫情迟迟未有降温趋势,国际大厂供应情形依然未能恢复,2020年底,在强劲市场需求下,不少型号的电子元器件缺货涨价状况愈演愈烈,晶振也身受其中。事实上,在2020年一季度,晶振就已经开始有涨价的迹象,但直到目前为止,涨价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,特别是中高端的温补、热敏等晶振产品缺货更甚。那么国际大厂们的产能不足,能否为国产晶振打入高端市场创造出机会呢?
位于湖北的泰晶科技,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。董事长喻信东告诉记者,上半年他们的实际生产时间只有三个半月。
出货方面,受到海外疫情的反复,喻信东表示:“2020年第二季度,泰晶科技生产经营逐步恢复,但部分产品出口出现下滑。此外,设备进口也受到国外疫情影响,有的设备供货周期大幅延长。”
然而2020年下半年晶振需求持续高涨,令泰晶科技产能依然无法满足订单,甚至开始暂停接新订单。泰晶科技表示:“受疫情及原材料供应紧张等综合因素影响,加上光刻产品订单的快速增长,造成大量订单积压。为更好服务客户,消化前期滞留的已接订单,现暂停K3215、K2012、热敏系列产品的接单。我司正积极优化管理、调整结构、扩大投资、提高效率以应对满足市场需求,预计2021年2月恢复接单。”
需求不断增长,厂商却受到设备供货期延长的影响而无法短时间内扩产,产能窘境下供需矛盾日益加深,这或许就是当下整个晶振行业的缩影。
一直以来,日本厂商在全球晶振市场中都占据着垄断地位,2011年甚至占据了全球晶振市场的60%份额。尽管2013年后,中国台湾、大陆厂商产能大幅扩张,成功抢占得一部分市场份额,但在日本厂商多年的技术沉淀下,市场地位以及竞争实力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撼动。
据智研资讯数据显示,中国大陆晶振行业产能从2015年的235亿只增长到了2019年的420亿只,复合增长率为15.62%。不过,由于大陆晶振行业起步较晚,早期以低端产品为主的观念深入人心。
不过在近些年,这种观念早已出现变化。近年国产替代风潮下,许多国产厂商背靠政策以及加大自身投入,取得了不少技术突破。喻信东向记者表示:“经过反复试验、钻研,泰晶科技逐步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成为全球少数、国内唯一能规模化生产高阶晶振的厂家,在曾被外企品牌垄断的晶振全球市场里有了一席之地。”
据介绍,泰晶科技基于半导体光刻工艺技术开发的 K3215、K2012 工艺成熟实现扩产,掌握最小尺寸 K1610 型音叉晶体谐振器生产技术,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、全球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生产微型音叉晶体谐振器的厂家。
“技术创新是一个抓手,是公司需要重点推动的方向。”喻信东表示,“技术创新的难点在于人才。上市以来,公司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,目前,泰晶科技拥有一批专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专业人才。不过,优秀的工程师仍然难以招揽和培养。”
据了解,目前国内拥有压电晶体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,相关专业毕业生更是稀少,导致学校没有系统性的教学流程;除此之外,晶振业内在低端领域长期存在低价竞争,行业利润普遍偏低,企业难以通过高薪资待遇来吸引高端人才。
不过,低价竞争方面,在经历2020年新冠疫情后,似乎走向了一个拐点,涨价或许是国产晶振产业摆脱低价“内卷”的一个转折点。
在人才方面,泰晶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,将人才作为公司的资本,建立了有效的后备力量培养机制,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。